首页 资讯 正文

麦收第一线丨聊城打造集中晾晒场地,让农民省心又省力

体育正文 68 0

麦收第一线丨聊城打造集中晾晒场地,让农民省心又省力

麦收第一线丨聊城打造集中晾晒场地,让农民省心又省力

“开镰啦”,风吹麦浪,遍地金黄,在阳谷县狮子楼街道刘灿明村,随着农机手邵贵帅的一声吆喝(yāohē),收割机开足马力驰骋在麦田中,一排排小麦被整齐(zhěngqí)地切割、脱粒……广袤农田(nóngtián)中,一片繁忙景象。 “以前,粮食霉变损失大,现在集中(jízhōng)晾晒省心又省力!”阳谷县大布乡高庄村(gāozhuāngcūn),村民王月英边整理小麦边笑着说。高庄村拥有占地(zhàndì)7000平方米(píngfāngmǐ)的现代化晾晒场,在夏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,成为保障粮食归仓的坚实后盾。 作为阳谷县全县首个“绿色晾晒示范(shìfàn)工程”,该晾晒场集多种功能(gōngnéng)于一体,其配备的智能化烘干(hōnggān)塔在今年麦收中表现出色。刚(gāng)收割的小麦含水量偏高,得益于智能化烘干塔精准调控温湿度,小麦能够及时得到烘干处理,有效避免因水分(shuǐfèn)过高导致的霉变风险,确保小麦的品质和储存安全。据了(le)解,该烘干塔配备了智能化温控系统和光伏发电设备,年可处理5000吨粮食,效率提升40%,此次(cǐcì)麦收期间,已累计烘干小麦近千吨。 聊城(liáochéng)农民在整理丰收的麦子。 与此同时,临清市大辛庄街道高坊村(cūn)的大片麦田里,几台大型联合收割(shōugē)机穿梭其中,收割、脱粒、筛选……麦粒如流水般倾泻入仓,秸秆则被粉碎还田。“这是我们村集中托管的500亩小麦,全部(quánbù)采用无人机(wúrénjī)‘一喷三防’和大型水肥一体喷灌施肥。每亩小麦产量1400斤左右,在去年丰收基础上又增产100多斤。”村党支部书记黄金明(míng)告诉记者,今年请来(qǐnglái)大型收割机助力,不仅效率翻倍、时间减半,也减少了收割环节浪费,为今年丰收打下了坚实(jiānshí)的基础。 麦收季节,抢抓时效,农机装备是丰收关键。今年麦收季,临清市预计调配小麦(xiǎomài)联合收获机2100余台(yútái),其中,本地1600余台,外地500余台。阳谷县开辟三夏跨区(kuàqū)作业和农机加油绿色通道,组建以省、市级(shìjí)区域农机化社会服务中心为主的机收应急队伍18个,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站及送检下乡,深入到各镇街以及重点农机合作社(hézuòshè)开展农机送检上门服务(shàngménfúwù)活动。 (大众新闻记者 薛良诚 通讯员 商 贺 程源 倪(ní)群力)
麦收第一线丨聊城打造集中晾晒场地,让农民省心又省力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