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!这些习惯正在泄露你的个人信息
警惕!这些习惯正在泄露你的个人信息
警惕!这些习惯正在泄露你的个人信息
“我只是随手点了个链接(liànjiē),结果银行卡被盗刷了......”
“明明没告诉别人身份证号(shēnfènzhènghào),却接到精准推销电话?”
在数字(shùzì)时代,我们的(de)(de)个人信息就像散落(sànluò)的拼图,稍不注意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。许多看似常见的日常习惯,正在悄悄成为信息泄露的“帮凶”!今天,跟随网警的脚步一起来扒一扒那些容易被忽略的“高危行为”,并见招拆招。
警惕!这些习惯,可能正在出卖你的(de)隐私。
No.1随意(suíyì)连接公共WiFi
危险行为:在(zài)咖啡厅、商场等公共场所,看到“免费WiFi”就(jiù)迫不及待连接。
风险:黑客可通过(tōngguò)多种手段窃取(qièqǔ)你的账号密码、聊天记录,甚至银行卡信息。
尽量使用手机流量或确认WiFi名称(向商家核实(héshí)信息)
避免在公共网络登录网银等敏感(mǐngǎn)账户
No.2社交平台“晒生活”不留心(bùliúxīn)
危险行为(xíngwéi):晒机票、快递单、身份证(哪怕打码)等。
机票二维码(èrwéimǎ)可能泄露行程和身份证号
快递单上的电话、地址(dìzhǐ)会被黑产收集
晒图前检查是否暴露敏感信息(如证件、票据(piàojù))
朋友圈尽量设(shè)为“仅好友可见”,减少公开曝光
No.3用同一密码(mìmǎ)注册所有账号
危险行为:各社交软件、邮箱(yóuxiāng)、支付密码(mìmǎ)、游戏账号......全用同一个密码!
风险:一旦某个平台数据泄露,所有账号(zhànghào)都可能被攻击。
正确做法:不同平台设置不同密码(至少分“重要(zhòngyào)账户”和“普通(pǔtōng)账户”)
No.4随意扫描、点击(diǎnjī)陌生链接
危险(wēixiǎn)行为:看到“扫码领红包”“点击链接查快递”就冲动操作。
风险:可能是钓鱼网站(wǎngzhàn),诱导输入银行卡号、验证码,瞬间盗刷!
正确做法:陌生链接先核实,警惕“高仿(gāofǎng)”网站。
3步加固你的“信息防护(fánghù)盾”
2重要账户开启(kāiqǐ)双重验证
3遇事先核实(自称“客服”“公检法”的(de)电话,务必通过(tōngguò)官方渠道二次确认)
个人信息安全无小事,一次疏忽可能酿成大祸!改掉(gǎidiào)一些危险习惯,做自己(zìjǐ)的“隐私守护者”!
转发(zhuǎnfā)提醒家人朋友们,别让信息泄露找上门!
来源: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号(gōnghào)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